剛步入高三,班主任就開起了動員大會為我們鼓勁兒。他站在講臺上對我們說高考的重要性,說接下來的一年我們必須要很努力,才有可能實現自己想要考上理想大學的夢想。同學們全都在下面認真地聽著班主任講話,我也不例外。
班主任讓我們寫下自己的目標學校,然后貼在桌子的右上方,他說這叫動力,時刻提醒自己有這么一個目標,能讓人更有前進的動力。
那時我的成績還不錯,排在年級前10名,高二還拿過全國數學競賽的第3名。老師的器重、同學的恭維,以及第一次月考年級第2名的好成績,讓我變得飄飄然起來,開始上課不認真聽講,甚至因為覺得老師講課的進度太慢,專門給自己制訂了一套復習計劃,完全不按照老師的課程安排走。因為我覺得老師講課的進度只適合那些基礎薄弱的同學,并不適合我。
當時我心里有著十足把握讓自己的成績更上一層樓,然而我終究還是太過年輕,也太過天真,事實證明,不跟著老師的計劃走才是最不明智的選擇。第二次月考,我的成績從年級第2名滑落到全年級第34名。這次月考的慘痛教訓,讓我開始自我反省。
雖然老師的教學進度對我來說的確有些緩慢,但他們知道哪些知識點需要重點復習,哪些只需做簡單了解,可以將課本里瑣碎的知識點全部過一遍,而我制訂的學習計劃不能。
我認真做了一次檢討后,很快就制訂了另一套復習計劃——以老師的教學為主,以自己的計劃為輔。上課時就好好聽講,消化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點,下課后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補充調整,這樣既不會太死板,也不會太冒進。
另外,除了跟著老師的計劃走,還要重視課本。有段時間我陷入了一個誤區,覺得題海戰術比課本更加重要,于是,拋開課本開始瘋狂刷題,然而考試的成績卻依然不理想。其實道理很簡單,基礎都沒有夯實,又怎么可能考得好?還沒開始學走就想著跑,注定事倍功半。
對于高三總復習來說,一定要端正態度。走得穩,才能走得遠。
注重效率
除了復習態度,還要注重效率。眾所周知,高三的作息時間是定死的,早上七點半到校,晚上10點下晚自習,除去睡覺的六七個小時,屬于自己的時間寥寥無幾。所以在時間上,大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。但為什么有的人成績好,有的人成績卻不好呢?我覺得與智商無關,只與效率有關。
就像我的同桌,他每天上課都認真聽講,按時完成作業,晚自習和課余時間不是在復習就是在預習。累的時候就喝咖啡、用冷水洗臉,逼著自己學習,每天學習到很晚才睡,但是成績卻始終在原地踏步。他不是不努力,只是學習的效率太低。
所以,我們需要的不是頭懸梁、錐刺股的狠勁兒,而是講究效率和方法的巧勁兒。
首先,要注意勞逸結合。人的大腦工作1個多小時后,就會感覺疲憊,需要休息。如果這個時候,你不理會大腦發出的疲憊信號,讓它繼續“負重前行”,它的反應自然會變慢,理解知識點變得困難起來,學習的效率也大打折扣。與其一刻也不停歇地做低效率的工作,還不如在中間休息10分鐘。雖然只有10分鐘,卻能使大腦休息后在最佳的狀態下繼續工作,大幅提升效率,事半功倍,何樂而不為呢?
其次,要注意糾錯反思。記完了所有課堂筆記,做完了所有練習,看完了所有的知識點,那是不夠的,比學習更重要的是思考。老師只是教給你知識點,給你講解題目,至于能理解多少,全靠你自己。你需要消化這些內容,進行歸納總結,找出自己的薄弱點,并且針對弱項進行補習,尋找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。
老師只能告訴你為什么,卻不能代替你思考。所以你不能死讀書,要學會獨立思考,學會查漏補缺,學習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。這樣才能提高效率,將有限的時間最大化地利用起來。
不要因為著急往前趕,就忽略效率不停下來休息。要知道,勤奮也要講究策略。
不恥下問
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,高三下半學期,我的成績又重新回到了原來的水平,然而新的問題很快又出現了。
有一次,我有一道題不會做,那是一道挺簡單的數學選擇題,但是我翻遍了公式,嘗試了好幾種方法,解出來的答案依舊和正確答案相差甚遠。我冥思苦想問題出在哪里,卻怎么也搞不明白。正巧前面的女同學找我請教物理題,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習題,幫她答疑解惑。
給她講完題之后,當我鼓起勇氣,去問同桌那道數學題怎么解時,居然還碰了釘子。同桌看著我,一臉疑惑地問:“你那么厲害,怎么連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呀,騙人的吧?”
我臉頰微燙,有些尷尬地“呵呵”笑了一下,說:“我就是想聽聽另一種解法,你能給我講講嗎?”
同桌反問道:“你想到的是什么解法?寫出來我先看看,如果一樣,我就不講了。”
于是我只能灰溜溜地把題目拿回來,生怕別人看出我不會,對她說:“算了,你繼續忙吧,當我沒說過。”
從那以后,我就很少主動問別人題目了,但是“難題”可不會因為你的死要面子就自動解開。
上課遇到聽不懂的問題,老師會反問大家:“聽懂了嗎?”如果知識點比較難,很多人都會說沒聽懂,于是老師便會重講一遍。但是如果遇到每個人都不出聲的情況,那就尷尬了。每每這個時候,我都會假裝自己聽懂了,因為如果我出聲回答,那就意味著全班只有我一個人沒聽懂,得多丟人啊。
然而死要面子活受罪,我不會的題目開始越積越多,知識系統也因此出現嚴重的漏洞。有一次學校模擬考試,我的成績竟然一落千丈。在這樣的重重打擊之下,我告訴自己,不能再顧及“面子工程”了,決定“打破砂鍋問到底”。
其實不只成績好的同學會有這樣的困擾,成績不好的同學也會因為羞怯害怕,而不敢拿著問題去問老師和同學。到這個時候,請千萬不要猶豫,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要問,及時請教,真到弄懂為止。